来源:佚名 更新:2023-07-30 21:54:42
用手机看
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教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教案篇一: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加法教案冀教版20以内的加法素质教学目标:知识目标:掌握10加几,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,并能熟练的计算。能力目标:参与学习活动,经历10加几,十几加几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算理的建构过程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,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,养成良好的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。教学重难点:掌握10加几,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,并能熟练的计算。教学媒体: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教案课件或挂图、小棒、教学图片等。学习方式:动手操作、小组合作等。篇二: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教案第十单元课题型:新授课上课时间:第十单元课题教时总第个教案课型:练习课上课时间:第十单元课题习课上课时间:篇三:一年级上册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导学案课题:9加几总课时序号:49练习课:50编写人:曹琴凤审核人: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教案课题:8、7、6加几(1)总课时序号:51编写人:曹琴凤审核人:课题:8、7、6加几(2)总课时序号:52练习课:53编写人:曹琴凤审核人:篇四:20以内加法教案20以内的加法(一)一.课程分析:本课是学习10加几和十几加几。
学习10加几时,通过让学生摆小棒知道:10表示一个十、也就是十个一,几表示几个一,十个一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十几个一,是十几;学习十几加几时,先让学生试着计算并交流,说出自己的算法。教学重点:学会10加几、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。教学难点:学会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。二.学情分析: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教案以摆小棒的形式来为接下来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,给学生一个过渡的空间。同时帮助学生对加法算式的理解。2.将故事导入数学,使数学不再枯燥,同时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。巩固练习20以内的加法。四.学习目标:经历动手操作、自主尝试学习10加几和十几加几计算方法的过程。学会10加几、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,能正确进行计算。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教案积极参与操作活动,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。五.教学流程:(一)创设情境,激情引入摆一摆。1.请小朋友数出20根小棒,并按要求摆小棒,先摆出一捆(10根)再任意摆出几根。每个小朋友摆的都不一样,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2.请小朋友根据自己所摆小棒的根数列出一个加法算式,然后互相交流。个一,是12。列式:10+2=123.教师任意说出一个数,请小朋友用小棒摆出来。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教案(二)探究新知,攻坚克难1.导向性信息1:出示情景图(参见教材),一共有多少(先说一说在盒子里面有多少块,盒外有多少块,再提出问题,请小朋友试算。
)列出算式:12+3=。2.导向性信息2:小朋友互相交流各自计算的方法。(并给予鼓励,然后教师加以总结、教授。)导向性信息3:同学们,今天小猴子的水果店开张了,你看,小猴子把香甜的桃子摆出来了(出示挂图或课件)。可是小猴子遇到难题了,它上午卖出了13个,下午卖出了5一共卖出了多少个呀?板书:上午下午13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教案请小朋友来帮帮它!(学生根据题意列式,算出答案,并说说是怎么算的。)(三)知识迁移,学以致用2.完成日作业六.课后反思:20以内的加法(二)一.课程分析:本节内容要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,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,渗透“凑十”的方法,并进行简加几的计算。教学重点:会进行简单的9加几的计算。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教案教学难点:渗透“凑十”的方法。二.学情分析:在学生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,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,渗透“凑十”的方法。三.设计思路:导入情景图,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、解决问题。渗透凑10的方法。四.学习目标:会进行简单的9加几的计算。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教案五.教学流程:(一)口算接龙,激情引入9+()=109+()=1010+3=()9+1+4=9+1+5=9+1+6=(二)探究新知,攻坚克难导向性信息1:出示情景图,让学生观察情景图,说一说图中有什么,你能提出什么问题,并列式。
教师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及算式一一列出,师生一起解决问题。提出问题:一共有多少只鹅?请小朋友列式。9+3=。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教案第10导向性信息2:提示小朋友用雪花片摆一摆,算一算答案是多少,并告诉大家是怎样算的。师生互相交流,看看那种算法最好,重点讲解数数法和凑10算一算:1.鱼缸有金鱼9条,又买来6条,一共有金鱼几条呢?(问题提出之后,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,并加以解决。)2.出示挂图,先让学生试着算,再交流,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学具辅助计算。9+1+3=9+1+5=9+1+8=9+1+79+1+6=9+1+4=9+1+9=9+1+09+1+1=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教案第112.完成日作业。六.课后反思:20以内的加法(三)9一.课程分析:本课学习9加几,把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作为主要学习活动,在学生交流多种算法时,提出“和5凑十”的方法,让学生在个性化学习和交流过程中,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。教学重点: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,正确计算9教学难点:感知“凑十”的方法。二.学情分析: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教案第12让学生在个性化学习和交流过程中,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。
三.设计思路:1.复习数的分解与组成,为学习和理解“凑十”法作了一个铺垫。加强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。四.学习目标: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,正确计算9在个性化算法的交流中,体验算法的多样化。五.教学流程:(一)凑十对口令游戏,激情引入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教案第13和()凑成10(二)探究新知,攻坚克难篇五:2019年小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《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》教案(共10课时)第八单元:20以内的进位加法(10课时)教学目标:1、学生明确给9、8、7、6凑十各需几,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打基础,分散教学难点。2、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。3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,大胆发言的习惯。教学方法:情境演示、启发式教学法、实践操作法。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教案第14教学具准备:苹果数字卡、数字卡片、小花、小棒、五角星、小黑板。课时:1课时教学过程:一、复习10的组成:玩找朋友游戏,复习10的组成。个手指,说道:“1的朋友在哪里呀在哪里?”生出9个手指,答道:“1的朋友在这里呀在这里。1组成10。”二、谈话导入:小朋友们刚才对10的组成掌握得真好!1、哪个小朋友知道植树节使几月几日?(2、植树节这天,六年级的大哥哥、大姐姐们到人民公园植树,有十个坑,已经种了9棵树,再种几棵才能吧这十个坑填满?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教案第15教师板书:9+()=10 3、教师揭题:今天我们就来学习“凑十”(教师板题:“凑十” 如:学生先摆出9根小棒,教师提问“再摆几根才凑成十? 凑十教法类似)2、小结:刚才我们学习了给9、8、7、6 凑十各需要几,你 们还记得吗? 3、下面我们一起来拍手说一说。
一年级上册20 以内的加法教案 第16 等于10;第一课时20 以内进位加 法教学内容:“凑十”准备课 等于10;3、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十什么?(凑十) 4、你们还知道其他可以凑成十的数吗?小组4 人交流,边 摆边说。 四、巩固练习: 1、教师出题,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: 妈妈叫小明去买10 个鸡蛋,他先买了5 个鸡蛋,再买几个 才凑够 10 个鸡蛋?( 5+(5)=10 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教案 第17 2、指名学生自编题目,其他学生列式计算,再对答案。3、出示一幅三角形图,要求用我们今天刚学习的“凑十”法 4、拍手说儿歌:“小朋友,拍拍手, 大家一起把十凑, 3、大家来摘智慧星:看算式马上说出得数,最快的小朋友就能得到智慧星。 一年级上册20 以内的加法教案 第18 =105+7= 五、总结: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? 回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,妈妈,并自己编题来考考 他们,看哪个小朋友最厉害,编的题目最多,考倒爸爸和妈妈! 教学反思: 第二课时:9 教学目标:一年级上册20 以内的加法教案 第19 1.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,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 加几的各种方法;通过比较,使学生体验比 较简便的计算方法;使学生初步理解“凑十法”,初步掌握9 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,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。
2.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、比较、抽象、概括能力和动手操 作能力,初步的提出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发散学生的思维, 培养创新意识。 3.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。 教学重难点:理解“凑十法”的思维过程。 教学方法:情境演示、启发式教学法、实践操作法。 教具准备:小棒18 教学过程:一年级上册20 以内的加法教案 第20 1.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88的全景图。 教师说明: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,从图中你看到什么? (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) 2.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:运动会上,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 渴,准备了一些饮料,已经喝了一些,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: “还有多少盒?” 师: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?互相说一说。 (学生互相说时,教师巡视,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)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 (1)数数法:1、2、3、4?12、13,一共有13 盒,然后再接着数10、11、12、13,一共有13 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教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