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秋风送爽,我国迎来了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。这是一个庆祝农业丰收、展示农业成就的重要节日。在这个特殊的时刻,让我们回顾一下丰收节所取得的成就,共同感受农业发展的新篇章。
中国农民丰收节是我国首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,旨在展示农业丰收的成果,弘扬农耕文化,激发全社会关注农业、尊重农民、热爱农村的情感。自2018年设立以来,丰收节已成为展示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。
近年来,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,实现了“十八连丰”。2023年,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,再创历史新高。这一成就得益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民辛勤劳作。
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,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。特色农业、绿色农业、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蓬勃发展,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。据统计,2023年,我国特色农业产值达到1.5万亿元,同比增长10%以上。
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。近年来,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,农业机械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。2023年,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%,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。
农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。2023年,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31元,同比增长6.6%。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,收入水平稳步提高。
丰收节期间,全国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,展示了农业发展的新成就。从田间地头的丰收庆典,到城市社区的农产品展销,再到网络平台的农业知识普及,丰收节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农业、关注农业。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我国农业发展前景广阔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,农业现代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,农业科技创新将不断取得突破,农民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。我们相信,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,我国农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通过丰收节这一平台,我们共同见证了我国农业发展的辉煌成就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为农业现代化、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,共同谱写农业发展的新篇章!